查看原文
其他

【典学论坛】第一期启幕|数字赋能下的智能社会治理体系与创新

浙大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典学论坛第一期于8月7日晚八点在线上正式开启,论坛由浙江大学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主办。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域的专家学者齐聚智能社会治理创新论坛,近千人在美好的立秋夜迎来了典学论坛的启幕,共同探讨智能社会的未来。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课程与学习科学系系主任、智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高校本科信息化教指委秘书长,浙江省计算机学会教育信息化专委会副主任李艳主持下典学论坛正式开启,李艳教授介绍了“典学”起源浙大校歌,取“念哉典学,思睿观通”的内涵,典学论坛旨在围绕“智能社会治理”领域相关问题,每周日晚8点开展专题讲座,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分享和探讨。作为典学论坛的主办单位,浙江大学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于2021年9月29日成立,组建了跨学科、跨院系、多背景的研究团队,旨在围绕智能社会教育治理开展社会实验研究,探索适应智能社会的治理机制。此次,基地以典学论坛开办为契机,希望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智能社会治理的讨论中,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做出更加广阔的贡献。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求是讲席教授赵志荣在致辞中指出,典学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社会治理的前沿,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重要倡议,深入探讨智能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新思路、新举措,对推动构建具有人文关怀的智能社会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去年的9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八个部委联合公布了首批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的名单,浙江大学也有幸入选教育领域的特色基地。希望通过基地建设,加强智能社会治理研究,搭建一批典型的应用场景,总结形成智能社会治理的经验、规律和理论,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智库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科教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全国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总体专家组组长,教育部公共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苏竣在致辞中表示,推动智能技术和智能社会的健康发展,探索智能社会治理的中国道路,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时代工程,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思想的具体行动,是全面实现高效能治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一个重要举措。典学论坛的开设是对智能社会治理这一蓝海探索的先锋力量,是智能社会治理在中国道路上汇聚合力的重要平台,是前沿思想与理论方法交流互鉴的思想高地,希望典学论坛能够不断的做好思想总结和成果输出,为进一步的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升智能社会治理的效能,建设有人文温度的智能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黄荣怀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已经在全国引起了热潮,为数字化转型中社会实验带来了基础,也带来了挑战。目前的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的结合还是处在探索阶段,人工智能带来社会治理机制,社会干预机制的变化也值得我们探索和关注。以典学论坛为契机,希望有更多专家学者关注智能社会治理,也希望典学论坛持续能够持之以恒举办,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不断探索技术与社会发展、技术与人文发展相结合的路径,为社会智能治理提供更多思路。


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工作组委员,科技部重点专项 “云计算与大数据” 总体专家组成员,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和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薛向阳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在社会治理与国家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今,数字化的发展已经走进每个人的生活,元宇宙、AI等技术的应用,意味着虚实融合将成为第三类的生存空间,基于社会智能治理的跨学科讨论将成为虚实结合的第三类空间前沿探索。典学论坛通过跨学科专家学者交流的方式,在智能社会治理方面为专家学者提供了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平台,以广阔的学科思考,探索智能社会治理的未来,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学术意义。


在专题报告环节,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主任,全国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总体专家组副组长、中央网信办智能社会治理实验专家组副组长黄萃作报告《数字赋能下的智能社会治理体系与创新》。她首先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中介绍了智能社会治理的国家战略背景和社会背景。在国家顶层设计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要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各领域数字化优化升级。国家“十四五”规划同样指出,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在社会实践的发展中,算力、数据、算法重新定义了社会生产力,形成了新的生产要素,重构了社会生产关系,智能技术对社会系统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
在微观维度,黄萃教授结合“健康码”、“天眼系统”等具体案例,探讨了智能技术引发的治理方式的精细化;通过“智能外呼”、“云监工”,“网络直播经济”等案例,探讨了智能技术引发的治理规模并发化;结合“数字人”,“浙大暑期学校元宇宙启幕”等案例,探讨治理形态从现实走向虚实结合和人机互动。在中观维度,智能社会治理带来了组织流程的重组和新型组织的产生。黄萃教授从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方面诸多应用实践出发,介绍了通过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实现了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的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基于数据自动化抓取比对进行高效率审批的深圳市的秒批和秒报,以及公共数据的开放政策一步步完善,我国各地陆续设立的数据监管机构。通过“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圳‘秒批’‘秒报’改革”等案例,探讨智能技术引发的组织流程重组;结合各地设立大数据管理部门情况探讨智能社会治理中新型组织的形成。在宏观维度,智能技术也在推动着社会变迁与制度重塑。她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优化、浙江省数字化改革体系的迭代升级出发,通过“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案例探讨智能技术所引发的平台系统再造;结合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由“1+5+2”体系转变为“1+6+1+2”体系,探讨了智能技术引发着制度体系的重塑。在此基础之上,黄萃教授进一步围绕国家战略规划与重点政策,探讨了国家智能社会治理与政策体系。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出发,她从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四个维度解读国家智能社会治理政策体系,展示国家重点政策及地方实践情况。最后,在思考与展望中她提出,处于在整体性变革之中,如何实现更有温度的智能社会治理体系?其一,可以探索实践适用的理念,为前沿技术落地搭建合适的应用场景;其二,可以探索共创众包理念,形成多元主体参与智能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其三,可以探索形成普惠共享理念,促进智能社会的发展和治理成果共享;其四,可以探索梳理系统观,综合研判新兴智能社会议题的内在机理。有温度的智能社会治理体系,不仅需要有着更加高效的生产力,更需要有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空间、更加公平公正的制度保障、更加包容和谐的人文关怀。随后,点评环节,与会嘉宾对此次报告作出精彩评述。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应急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樊博在嘉宾点评中指出,我国的数字治理发展迅猛,走在世界前列。黄萃教授深入总结,结合案例,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人工智能的三要素:数据、算力和算法,已经成为了新的生产要素,尤其是在最后特别提到了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法律法规,让我们对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和数字政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智能社会治理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之江实验室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董波指出,在黄萃教授的报告中,一是体现了融合性,充分展现了交叉领域的思考;二是系统性,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对智能社会治理体系进行了全方位描述;三是前沿性,报告充斥了大量的最新案例,最新的政策;第四是思辨性,报告最后提出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的发展理念,充满了哲思。黄萃教授提出的建立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发展理念,在当今社会非常及时,也非常需要,对智能社会治理的实践研究具有深刻意义,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浙江省人民医院数字医疗首席专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区块链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卫生健康创新转化联盟智慧医疗专业联盟执行会长,国家卫健委智库区块链特聘专家,中国残联数字化建设特聘专家,民政部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特聘专家金东在点评中指出,黄萃教授从微观、中观、宏观的方面让我们全面认识了我国智能社会治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引发了我对智慧医疗、智慧医院的进一步思考,智能社会治理在医院建设上体现了更加精准的医疗手段和更加人性的医疗服务,这些都离不开人工智能即新的生产方式产生的巨大推动力,同时也离不开智能治理中人文的关怀与温度。有关社会治理的变革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希望在浙大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和典学论坛的平台上,探索更多成果,为医疗领域、教育领域、经济领域作出更多贡献。


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浙江省高校本科信息化教指委主任,浙江省高教学会教育技术专委会理事长,浙江省计算机学会教育信息化专委会主任陈文智指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基地的目标是通过是选定教育为特定的场景来搭建应用场景,解决实际问题,找出社会治理规律。黄萃教授从理论到实践,从国家的顶层设计到各个省的实践应用,就智能社会治理各方面做了详细的解读与介绍,同时,黄萃教授从微观、宏观、中观的层面深入分析了智能社会治理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接下来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的探索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可贵的思路。
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求是特聘教授,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工作组组长吴飞指出,从报告深刻感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政府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相关大政方针的来龙去脉。报告中黄萃教授关于社会治理权利的让渡和人文温度的技术的思考,让我想到科林格里奇困境。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深刻的变革,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社会学领域,就需要进行社会计算和社会治理,这是人工智能技术和社会学结合的魅力,正如亚里士多德在《尼格马可伦理学》开篇中写到的“一切技术,一切规划及一切实践和决策都要以某种善为目标”。相信黄萃教授此次演讲会成为典学论坛的一个标杆。


2022年8月7日——12月31日

每周日晚8点

典学论坛

与您相约

共同探讨智能社会的未来


念哉典学 思睿观通

第二期预告 本周精彩继续

主讲人:浙江大学 李艳教授

8月14日(周日)晚8点

李艳教授。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课程与学习科学系系主任、智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高校本科信息化教指委秘书长,浙江省计算机学会教育信息化专委会副主任。研究领域包括远程教育、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科学与技术教育、媒体教育、AI教育应用、教育创新传播等。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2011年,入选浙江大学首批“求是青年学者”。2013年,入选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2014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2018年,荣获“浙江大学优质教学一等奖”及“全国第六届教育硕士优秀教师”称号。


第三期

主讲人:浙江大学 陈文智教授

8月21日 (周日)晚8点

陈文智教授。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主任,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浙江省高校本科信息化教指委主任,浙江省高教学会教育技术专委会主任,浙江省计算机学会教育信息化专委会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软硬件协同设计、云计算与大数据、教育信息化、智能教育等。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教材10余部。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浙江大学永平教学贡献奖、浙江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第四期

主讲人:浙江大学 吴飞教授

8月28日(周日)晚8点

吴飞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多媒体分析与检索和统计学。2018年入选“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2021年获得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奖”(排名第一)和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一)。曾担任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工作组组长,现任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指南编制专家。

2022年8月7日——12月31日

每周日晚8点

与您相约

共同探讨智能社会的未来


*注意:为了保护知识产权,论坛会议全程请勿录音、录像、截屏。会议嘉宾对其PPT内容和演讲词具有最终解释权。未经主讲人许可,严禁对外私自传播会议中出现的数据模型、文献引用等演讲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